2020年11月30日星期一

人生到处知何似——11月末的log

11月末的log

  1. 关于神经网络,看西瓜书和《统计学习方法》有很多地方看不懂,今天看3Blue1Brown的Deep learning视频发现了Michael NielsenNeural Networks and Deep Learning ,这本书是免费的,而且一些大佬做了中文的翻译工作,在这里

    通过手写数字的识别来讲述了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一些概念。

  2. 国内的或者所有的云服务,在你上传的那一刻, 资料就被入库了,此后无论你是删除文件还是删号,这些都像是在数据库中将标签由1变0似的,只是从你的视线中消失了。具体的验证比如某度盘,你删除了并清空了回收站,然后再次上传,这时候发现是“极速秒传”,百度云仅仅是校验了你文件的md5,并让标签从0变回了1(一个比方QAQ)

image

图2

所以说不要上传到任何包含个人敏感信息的文件,包括照片、视频上传到国内的一些服务(包括某水果的云,云上贵州…),对于国外的一些服务,可以尝试加密后再上传,也许我的VeraCrypt+同步盘备份的记录对你有些帮助,

  1. 恨是比爱强大得多的力量,人类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牢固同盟,都是被恨—而不是爱—凝聚起来的。历史上的很多高明领袖,都很懂得制造并且操纵恨意。——熊逸

    所以你看电视剧没完没了的抗战神剧,你看新闻上频频…自己发挥吧

  2. Heart is what separates the good from the great - Michael Jordan

    心灵是区分优秀和伟大的因素。jordan


下面开始正文:

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

在我读到的传统中国人中,有两个神一般的男人,鲁迅先生和苏轼。我小时候看到一个破旧的笔记本上用钢笔写成的《定风波》,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,一蓑烟雨任平生”、

“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”。

苏子可以说是一个完美中国人的典范,他人生经过大起大落,但是了解一点他的人都知道,无论情况多么糟糕,他总可以从容不迫、泰然自若。

这样的心理素质到底是怎样炼成的,我们能不能学得到?

熊逸说:我们大部分没法学。他说苏轼性格上,开朗,社交欲望和社交能力都强的令人惊异;环境,宋代估计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朝代,全部时代里对知识分子最优待的,搁到明清,人估计早被整没了;才学、名望和地位。

同样的事情放到普通人身上,大概是承受不住的。但是,我们仍然能够学习到一件事:经历理性反思得来的人生态度。

《宝绘堂记》里面苏子说了一句话:”君子可以寓意于物,而不可以留意于物“。

想想希腊中的皮格马利翁,西方和我们还是有所不同的,我自始自终是有一点强迫症和恋物的,有时候常常为了3C的评测做出一些对比,这样浪费了本来属于专注的时间,由此观之,日式的物哀式审美还是放到文学作品中再品吧。

苏轼和他弟弟苏辙有一对和诗。

怀渑池寄子瞻兄

相携话别郑原上,共道长途怕雪泥。

归骑还寻大梁陌,行人已度古崤西。

曾为县吏民知否?旧宿僧房壁共题。

遥想独游佳味少,无方骓马但鸣嘶。

苏轼给弟弟回诗:

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

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

老僧已死成新塔,坏壁无由见旧题。

往日崎岖还记否,路长人困蹇驴嘶

熊逸讲苏子

熊逸说苏子2

具体的更多移步到《熊逸说苏轼》。

平民窟的也有希望吧,祝我们都有平静的内心,愿幸运女神永临你我~

参考文献

  1. 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  2. 得到APP《熊逸说苏轼》

0 评论:

发表评论